查看原文
其他

看过爸爸家暴的我,以后也会打人?| 知识库

编辑部 橙雨伞 2020-01-30


暴力基因的怪圈
 
家庭暴力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,虽然各国纷纷立法,力求防治与惩戒家暴的发生。但在世界各国,婚姻家庭中的暴力现象仍然频频发生。


全国妇联的数据表示:


我国有24.7%的女性在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不同形式家庭暴力。

更令学者们惊讶的是,在接受家暴咨询和辅导的人群中,约有50%至70%的成年施暴人,是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。


家暴确实具有代际传递的特性。


在家暴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,被称为“家暴目睹儿”。


他们可能自己没挨打,也可能会遭受家暴的波及。在常态性地目睹父母的家暴行为,他们会误认为暴力或许是处理家庭与情感矛盾的一种方式,长久以往,长大之后,他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延续家暴行为。


但请注意,仅仅是“可能”。


不是所有经历暴力的孩子最终都会成为施暴者。


曾经被人们所认为的男女两性因为生理性别差异而导致对占有、控制、暴力倾向的差异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识。


但是否暴力会成为一种“基因”——尤其是家庭暴力——会在遗传中以一种不可避免的方式呈现,学者们也认为,这是极为复杂的,不能简单化地对所谓的“暴力基因”进行划分,而应该考虑到人与人的差别。


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待暴力的不同方法。


在家暴的环境中,仅仅依靠女性与儿童的个人力量去抗争是困难的,但通过社会求助、法制支援和心理辅导,家庭暴力是可以得到预防和阻止,更可以打破代际遗传的黑色怪圈,让未来的一代从“暴力的目睹者”演变为“施暴者”这一阴影中走出来。



P.S.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,部分图片来源网络。


☟点击下图,阅读更多
在看数过100
评论里抽一位送电影票~☟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